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兵器装备),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力量,是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企业。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和人民兵工的摇篮,中国兵器装备肩负 强军报国、强企富民 神圣使命,其前身可以追溯到第五机械部、兵器工业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连续多年跻身世界500强,最高排名101位。
中国兵器装备拥有60多家重点企业和研发机构,培育出 长安 建设 嘉陵 等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知名品牌。作为国防科技工业骨干力量,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积极履行强军首责、服务强军胜战,全力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充分利用先进民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打造中国兵器装备智信体系,构建完全自主、万物互联、智能博弈的 全栈式 技术底座,形成系列化云、网、边、端武器装备。产品主要覆盖单兵班组、末端防御、机动压制、先进弹药、反恐处突等多个领域,装备我国陆、海、空、火箭军、武警、公安、预备役、民兵等所有武装力量。单兵综合系统全面提升士兵信息化能力, 20式 新枪族综合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迫击炮、榴弹炮和全地形车完整科研生产体系,压制火炮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全系列、成系统小口径火炮及弹药科研生产能力,是航空炸弹和常规导弹战斗部科研生产主阵地,超高射频发射技术、低成本制导炮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拥有我国目前唯一的反恐装备研发基地,防雷反伏击车大量列装海外维和部队。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一定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的嘱托,做强做优做大长安汽车,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在全球拥有12个制造基地、22个工厂,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品牌销量突破2500万辆,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转型,深入实施新能源、智能化、国际化战略,布局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助力建设美丽中国。自主掌控核心技术,形成 六国十地 、各有侧重、24小时不间断全球协同研发格局,建设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可实现2850种个性化定制选择,快速满足用户需求。实施整零协同战略,具备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能力,动力传动与电驱动、底盘、热管理、智能座舱、智慧物流等处于自主品牌领先地位。
中国兵器装备瞄准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材料、金融服务等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拥有完整光电产业链技术链,光电玻璃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国内最大的自由锻和深孔加工基地,具备世界领先的特高压交直流变压器研制能力,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奠基者和国内领先的特种防护装备和医药包装材料龙头企业,VB1行业 隐形冠军 。
中国兵器装备积极共建 一带一路 ,大力推进国际化,与福特、马自达等跨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60多个沿线国家建设400多家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产业链全球协同布局。培育了60多家知名合资合作企业,自主品牌汽车居我国汽车出口排名第四,在沙特、巴基斯坦等市场居中国品牌第一。主导制定首项汽车行业国际标准,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面向未来,中国兵器装备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人民兵工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 133 战略,敢为人先、创新求变、拒绝借口、争创一流,不断汇聚自强不息的兵器力量,用忠诚捍卫和平,用绿色照亮明天,彰显军工央企责任担当,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企业集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兵器新篇章。
兵装集团整体被认定为 国家创新型企业 ,军品建成了以兵器装备研究院为顶层,重点企业研发中心和专业研究所为骨干,社会优势科研力量为支撑的军品科研开发体系;民品形成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省部级技术中心为骨干,外部科研力量广泛参与的民品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拥有12个国家级、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环境试验中心、2个国防创新中心和8个国防企业技术中心。重庆长安汽车企业技术中心连续五届十年在国家创新能力评价中保持行业第一,并在2017~2018年取得全国第三的排名,构建起五国九地全球协同研发格局。
十三五 以来集团公司累计科技投入559亿元,年均科技投入超过5%,新产品贡献率达50%以上,专利拥有量超过15000 件,位居中央企业前列,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0件。2018年集团公司科技投入140亿元,占主营业收入的5.49%,新产品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先后发布科技创新 173 工程、数字兵装规划和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出台了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实施意见 的25条措施,完善了科技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国防科技大学等6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在特种装备、车辆、装备制造和其他民品领域共建近40家联合研发机构;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知名企业院校交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紧密贴合生产实际,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